健康食品行业概述
市场规模及增速
2020年是代餐的大年,根据CBNData 2020年轻食代餐的消费洞察报告,2019年中国的代餐品牌数量2837个,2020年已经增加到3540个,女性在代餐食品上面的消费金额是男性的2倍以上。中国肥胖人群的规模非常大,目前已经达到2.5个亿,肥胖引起的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加上新冠疫情,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更加明显,所以代餐市场增长非常迅速。
根据某头部电商数据显示,2020年的代餐轻食类目销售额同比增长290%,代餐消费人数三年增长78%,每人一年消费约3000元以上。由欧睿国际2018年的数据统计,2022年中国的代餐市场是有望达到120亿元规模。从2020年的代餐品类上看,麦片类销量最大,其次是五谷粥和粉,比如芝麻粉,第三个类是速食的鸡胸肉类。
具有潜力发展的细分品类
未来在健康食品细分领域方面,专家预测或将呈现普通食品健康化的趋势。比如低卡的速食产品,目前国内主流低卡的速食主要以魔芋面为主,与日本的低卡速食相比味道相差较大,因此专家认为未来低卡素食在工艺改造上可发展的空间较大。
另外一个细分品类是调味品,同样会向低卡和健康的方向发展。据专家观察,国内调味品市场较大,但专门做低卡酱料的商家较少,未来可发展出一个较为成熟的低卡细分领域。
低卡零食也是较为有发展潜力的细分领域,比如低卡薯片,目前中国工厂技术在口味上相对较差。专家认为在国内薯片市场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将来在该细分领域会有不错的市场机会。
新零售品牌与传统品牌入局后的挑战
从渠道上来看,目前不管是新零售还是传统品牌,都处于把第三方平台的外部流量向自有品牌微信上引导,进行统一的私域流量运营的阶段。而进入健康食品行业比较早的某健身平台优势相对比较明显,其注册用户几乎覆盖了中国吃健康食品的人群。“它天然具有流量池的优势”,专家如是说。
从供应链上看,后进入健康食品行业的零售品牌有着渠道和供应商的双重优势。但专家认为这些零食品牌的主品牌,在国内技术不能改善口味的情况下,不太可能完全转型为健康食品。
两位专家在访谈中分析了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健康饮品及健身平台的运营策略,以及爆款如何打造。还对比了国内健身的消费者与国外消费者画像,专家在访谈中表示,美国消费者偏爱蛋白粉,而中国的消费者则更喜欢吃肉。更多详细的分析或完整版行业访谈记录,请联系您所在区域的客户经理,或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下您的邮箱地址,备注机构名称等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以上内容来自:
《线上双专家会议:中国软饮与健康零食市场》- 2021年2月3日
所用信息均来自参与高咨询访谈的专家。高临咨询并未另行验证,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件所包含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具有任何形式的商业建议,对投资决策不具有影响力。
如有任何查询,请联系 sales@thirdbridge.com